買錯險的代價太大,真的別再犯這3種錯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文章來源:本文經原作授權轉載,作者為「Taylor廖義榮」。更多資料請參考 IFA獨立理財顧問網。
推薦書籍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做好財務規劃,買負擔得起的保險
常看到有人沒做好財務規劃,買了超過經濟能力的保險,一個真實案例是:家庭年收入40萬,結果一年保費支出要19萬,以致於家庭財務上捉襟見肘,因為繳不起,所以買保險事實是替他們增加了更多的債務。
請你把家庭一整年的收入支出整理一下,把幾個月的支出項目金額列出來,還有每年度的年度支出:稅金、保險等也列上去。最後整理成一張表,你會知道你在每個項目的支出金額有多少,如下圖:
他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開銷占了51%,年度費用(保險、稅金等)占了9%。當你把這些年度支出的比例都規劃好,再來規劃保險,不要讓它超出你的負擔能力。否則保險還沒幫你發揮風險轉嫁的能力,就為你帶來更多負債。
尤其如果買的是長年期保單,它在前幾年的現金價值通常非常少,如果繳不起保費,保單能替你墊繳的時間也沒多長,你的保單很快就失效沒保障了。(怎麼記帳、做支出管理,請看:月薪30K也能做到!掌握「5122原則」,把收入分成4等分,就能定期出國玩,還能存第一桶金)
- 讓保險回歸本質,不同功能不要混淆在一起
現在因為保險的預定利率太低、保費貴,金融業者在推展傳統壽險上碰到蠻大困難,於是想出各種辦法來推銷保單,譬如把保單包裝成每月可以配息,讓人覺得是相當不錯的保單。因為固定配息5%、6%比定存高很多,但事實是:它本質就是一種投資的保單,本金不但不保證保本,而且它的配息可能多數來自本金。
有些金融從業人員更厲害,他們慫恿客戶去做房屋貸款,貸款下來,再讓客戶去買這種類全委的投資型保單。房貸的利息約2%,如果保單配息5%、 6%,這中間有3~4%的差距,他們美其名為活化資產、賺利差。
但這樣的規劃,其實都沒考量到利率變動的風險,萬一房貸升息到4%,那情況又會如何?而且投資本身有風險,你的本金有可能會虧損,加上以現在的投資環境來看,它的配息來自本金的機率很高,本金虧損加上用本金來配息,這些因素加起來,這保單的配息有可能越配越少。
所以,還是讓保險回歸它的本質,保險公司本身的功能及強項就是提供保障,要做基金的投資,你大可直接購買就好,透過保險公司的類全委保單做投資,你的成本就會比較高,因為中間的保險公司及代操的投信公司都需要再賺一手。而平常學一些財經、金融方面的知識,讓你選擇金融商品時,有基本常識可以判斷,避免走入誤區,讓你的理財投資能持盈保泰,也是需要去做到的。
文章來源:本文經原作授權轉載,作者為「Taylor廖義榮」。更多資料請參考 IFA獨立理財顧問網。
推薦書籍
![]() 故事行銷:寫文案,先學故事,照樣造句就能寫出商業等級的爆文指南 |
![]() 500cc的空氣,值多少錢?-八項影響一生成敗的關鍵性格 |
![]() 保險實務(修訂四版) |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