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錯險的代價太大,真的別再犯這3種錯

發佈日期 : 2017年11月22日 撰文 :廖義榮
文章編號: 11048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買錯險的代價太大,真的別再犯這3種錯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你的保險業務員專業嗎?》, 探討怎麼判斷保險業務員專不專業,比較合適與正確的檢驗標準應是:業務員為客戶規劃的保單,有沒有真正滿足客戶保障的需求?文中有個觀點我蠻認同:專業的保險業務員,應先賣給保戶需要的足夠保障型保險,再賣給客戶想要的儲蓄型與還本型保險。如果客戶的保障型保險金額不夠,就應教育保戶,保險的本質是保障;這是保險業者責任。

結果在LINE群組針對這篇文章的討論中,有人寫下這樣的訊息:去年有位保險公司窗口到我們單位宣傳,期間談到2016年過年前的台南大地震,某家公司有一位保戶身故,理賠金卻只有200多元,結果沒有人敢去送理賠金,最後是用雙掛號寄出支票。

有人推測說他可能買的是終身醫療險,因為不是壽險,因此身故不會理賠,這個保戶收到的只是保險公司退還的未到期保費。如果你買了保險,這應該是你不樂見的結果:買保險付了一堆保費,但真的發生事故,因保險規劃不當,沒有買到需要的險種,因此你的家人、受益人等無法從保險公司拿到理賠。

保單規劃需要注意什麼?以下幾個方向提供參考:

  1. 先做好保障再談其他

    如果你的業務員為你規劃保險時,不先問你的需求是什麼,而是一來就跟你談商品,那大可謝謝再聯絡了。保險需要的就是:你怕疾病、意外等突然發生,家人頓失依靠,因此事先做好風險轉嫁,期望萬一風險發生時,家人有這保險給付,可以繼續過生活,不致生活發生困難。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跟客戶的關係相當密切,它也是需要從業人員對客戶付出愛與關懷的,業務員需要的是為客戶著想,為他們規劃需要的保障。

    如何算出自己需要的保障,請看:坊間的保額算法都太不準了,這個公式,幫你算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額。當你知道你的保障需求後,當然還需要根據你的財務狀況來決定購買什麼樣的保險,最好是用最低保費買到最高保障。

    當你把這個保障的需求都已經做完,再來談儲蓄或投資的需求。不要忘了保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障,所謂的保障,就是要利用保險的槓桿功能:少少的保費換高額的理賠。就像意外險一樣,你付出一年1,200元保費,它提供你100萬的保障,這樣的槓桿倍數足足有833倍了。如何利用最少保費買到最高保障,應該善用定期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不要有一定要拿錢回來的觀念。你利用終身險或儲蓄型保險,來做你的壽險保障規畫,其結果就是你付出很多保費,但保障沒多少。




相關文章

外匯市場基本概念

保險在節稅、財產移轉方面的功能

慎選要保人!別天外飛來橫稅!

別把高收益債基金配息當退休收入唯一來源

給父母紅包不如為他們設立醫療基金


隨機文章

為何需要住院醫療險

超級英雄_我為何從事保險工作?

購買投資型保單 與購買基金 / 股票有何差別

善用日常營養 對抗生活壓力

小資族投保術(一):22K也能擁有大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