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救心】泡湯促進血液循環?醫師:快走效果相同

發佈日期 : 2017年01月06日 撰文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文章編號: 9929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健康救心】泡湯促進血液循環?醫師:快走效果相同 天氣逐漸轉涼,泡個溫泉暖呼呼好舒服,享受泡湯的樂趣之餘,也別忽略泡湯可能潛藏的風險喔!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泡湯之後全身發熱、血液循環變好」是許多人既定的「錯誤印象」,事實上,泡湯的主要好處,在於能讓人心情變好,感到放鬆、紓壓,同時兼具水療復健,改善關節痠痛或肌肉緊繃的狀態。

泡湯後頭暈目眩 腦部缺血的危險反應
對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者來說,泡湯的風險可能會遠大於好處,洪育忠醫師解析,泡熱水時,為了散熱,身體表皮的皮膚血管擴張,血管的阻力下降,相對的血液容積可能不足,導致血壓變低、心跳加速、心臟被動式的被強迫增加負擔,可能感到胸悶不適;同時,肌肉會變得鬆弛,原本像是幫浦般可調節身體血液分布的功能無法發揮,尤其是泡久了突然站立起來時,會覺得頭暈目眩,上半身的血液會迅速掉到下半身,原本身體透過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使腳部血管收縮、讓血液回流到頭部、維持腦部血壓的機轉被切斷,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考驗。


若是身體強壯的人,一段時間就能夠馬上恢復,但是心血管功能或心臟不好的人,泡湯後突然站起來的一瞬間,就等於是突然間嚴重失血1、2公升似的,腦部血管沒有阻塞的,會突然間呈現腦部沒有血液、心臟打不出血壓、冠狀動脈缺氧的情況,更嚴重的,可能會因而誘發心肌梗塞。洪育忠醫師建議民眾應定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瞭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與身體狀態,才能安心泡湯。

糖尿病患、骨鬆者 不宜泡湯
洪育忠醫師指出,有些民眾以為血液循環不好,想要藉由泡湯改善,其實是錯誤的做法。泡熱水時,身體組織需氧量會增加,而患有足部病變糖尿病者,或是有周邊血管阻塞疾病者,原本血流已遭阻斷,一旦需氧量大增,卻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反而會導致缺氧壞死,因此,不僅不能泡湯,連用熱水泡腳也不適合。另外,年紀太大、有骨質疏鬆狀況等,在濕滑浴場中易有跌倒風險的人,也要儘量避免泡湯。

洪育忠醫師表示,想要促進血液循環,快走搭配間歇性衝刺的短跑,是最安全的方式,而不適合跑步者,走路甚至逛街,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健康泡湯6訣竅
洪育忠醫師建議,掌握聰明泡湯小撇步,就能安心享受泡湯的樂趣。
  1. 泡湯宜慢慢加溫,水溫不可過高,約 38℃ 至 40℃ 左右, 41℃、42℃溫度即已略高。老人家泡湯的風險較大,溫度過高也較容易昏迷。
  2. 泡湯的時間不宜過久,幾分鐘就好,以免泡得太久,影響身體散熱,容易中暑。
  3. 起身時動作宜慢,勿突然站立起來,可將雙腳抬起,先在浴池邊躺一下或坐一下,再慢慢起身。
  4. 泡完湯起身後若覺頭暈,可以立即坐回溫水中,藉水壓幫助血液回流,或在池邊平躺休息,將雙腳抬高。
  5. 泡湯不宜嘗試忽冷忽熱,一下跳進熱湯,然後又馬上跳入冷泉中;身體的調節機能有一定限制,在急遽 環境變化下,會導致身體調節能力變困難或甚至完全喪失,引發心肌梗塞的機率會因而增加。
  6. 有心血管疾病 (含中風) 的患者或年紀越老的人都不宜泡湯,更不宜久泡,本來就變差的身體調節能力,會受到更大破壞;泡湯的水位越高,影響越大,建議可泡膝蓋以下,或單純泡腳,影響性會較低。


救命常識:泡湯昏倒怎麼辦?
泡湯不小心昏倒時,先讓昏倒的人平躺在地上,並且儘可能將他的雙腳抬高,使血液能迅速回流至頭部;當昏倒者甦醒之後,儘速讓他喝水,以補充泡湯時出汗所流失的水分。

文章來源:本文經原作授權轉載,作者為「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更多資料請參考【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推薦書籍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讓悲傷保護你、恐懼提醒你、欲望推動你……如何善用情緒與生俱來的好處與優勢?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讓悲傷保護你、恐懼提醒你、欲望推動你……如何善用情緒與生俱來的好處與優勢?
《盲目》保險金詐騙案漫畫
《盲目》保險金詐騙案漫畫
為什麼超級業務員都想學 故事銷售:5大法則,讓你的商品99%都賣掉 (熱銷再版)
為什麼超級業務員都想學 故事銷售:5大法則,讓你的商品99%都賣掉 (熱銷再版)





相關文章

變「疫」的病毒~~新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從登階體能了解身體健康度

教您看懂健診報告:內科檢查

現代文明螞蟻病 小心糖上癮

冬令進補,正確吃不怕胖


隨機文章

中廣2014/05/29(三):未來生活更方便

[失智症] 我的失智父親,最卑微的願望!

讀懂傷害保險契約~第六條:保險給付的限制

中廣2014/06/05(一):退休金的來源

中廣2014/05/22(二):勞保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