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崛起你如何因應?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最近在幾則新聞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揭示了金融服務將會因為科技創新,而帶來一些重大的改變:未來金融機構經營將會面臨數位金融興起的競爭,其中保險業受到的衝擊可能最大,因為網路投保可能取代現有壽險從業人員面對面銷售的方式,威脅到壽險從業人員的生計。
另一方面金管會擬仿照南韓成立基金超市平台,境內、外基金都可拿到這個平台上架銷售,此平台將衝擊現有規模逾5兆元的基金銷售生態,投資人將有更多選擇,手續費可望下降。
這樣的措施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內容簡單化的商品,例如保險公司短年期的儲蓄商品,內容差異不大、利率條件各家保險公司也都差不多。可預見的是未來可能會有不少的業者開發出手機App,讓你在電腦或手機上比較商品價格、報酬率等等,商品資訊將更加透明化。事實上,現在保險商品愈來愈沒有差異性,各家的商品幾乎都是互相抄襲的,A家公司有一項商品報酬率2.5%,B家公司只要照抄所有的內容,把報酬率改成2.7%就可上市了,這類的商品是最應該由網路銷售來取代的。而數位金融興起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金融業者也該趁此機會省思自己的競爭力何在、加強旗下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要再用過度包裝與不實的話術、行銷手法來推銷商品了,因為當資訊更公開透明化以後,你要查詢各項商品的資訊變的更容易了,不實的資訊是很容易被拆穿的。
面對數位金融興起,你可以怎麼做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另一方面金管會擬仿照南韓成立基金超市平台,境內、外基金都可拿到這個平台上架銷售,此平台將衝擊現有規模逾5兆元的基金銷售生態,投資人將有更多選擇,手續費可望下降。
這樣的措施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內容簡單化的商品,例如保險公司短年期的儲蓄商品,內容差異不大、利率條件各家保險公司也都差不多。可預見的是未來可能會有不少的業者開發出手機App,讓你在電腦或手機上比較商品價格、報酬率等等,商品資訊將更加透明化。事實上,現在保險商品愈來愈沒有差異性,各家的商品幾乎都是互相抄襲的,A家公司有一項商品報酬率2.5%,B家公司只要照抄所有的內容,把報酬率改成2.7%就可上市了,這類的商品是最應該由網路銷售來取代的。而數位金融興起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金融業者也該趁此機會省思自己的競爭力何在、加強旗下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要再用過度包裝與不實的話術、行銷手法來推銷商品了,因為當資訊更公開透明化以後,你要查詢各項商品的資訊變的更容易了,不實的資訊是很容易被拆穿的。
面對數位金融興起,你可以怎麼做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 簡單的商品自己規劃自主性高
有些商品已經是制式化了,內容也不是太複雜,你可以自己嚐試著運用網路的方便性,自己規劃自己需要的商品。例如意外保障:你可以規劃意外險、意外傷害醫療(因意外發生時的意外門診治療)、意外住院日額保險等等,也可以參考產險業者推出的套餐,可能會比壽險公司的意外險費率更便宜。
你自己也可以規劃一個基本的保障:壽險+意外險+住院醫療險+癌症險等,壽險部份可以用定期壽險取代終身壽險,在成本效益保障額度等都會比較好。當金融業的銷售逐漸被數位金融取代以後,你將可以有更高的自主性來規劃自己需要的金融商品。
但是即使是數位金融興起,有一方面是網路無法取代的是:專業及服務。一般消費者如果沒有保險方面的知識,面對較複雜的商品如醫療險、殘廢扶助險等保單條款、給付內容等,可能都無法由網路上簡單的內容去了解其差異何在,而後續的保險理賠、保單變更等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有相當的困難度。因此壽險業務員的存在還是有它的必要性,而如果所有保險商品都是網路上購買的,後續的理賠、保單變更等手續,如果都要由消費者來自己做,可能也會有問題,因此在保險規劃上建議還是需要找一個可以信賴的業務員來提供服務會比較妥當。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中廣 i GO531-2013/04/11專訪(一):同一事故先殘廢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