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發佈日期 : 2015年06月26日 撰文 :廖義榮
文章編號: 7554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文智與月娥剛新婚沒有多久,一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朋友來拜訪他們,介紹他們購買保險,他尤其大力推薦一種只要繳兩年之後,就可以每月領回的「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他們婚前各有積蓄,現在戶頭有一筆錢放定存,準備幾年後可以購屋用的。 一聽到朋友說:兩年繳387萬後不用再繳錢,每月領取6,000元(金額可能還會增加),利率比放定存還高,兩夫妻不禁大為心動。他們想,把錢拿去投保此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等到五、六年後他們想買房子時,再把保單解約贖回來。朋友又告訴他們,這張保單現在的宣告利率是2.7%,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他們一聽當下真想馬上簽約了!

但是,月娥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她勸文智還是先研究一下再說,他們其實對保險也不了解。

以上述情形為例,的確不應該衝動:在五、六年內就要購屋,他們其實不適合買「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中途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損失。在第五年末解約,即使加上四個年度領取的每年72,000元的年金給付,他們還是有12萬多的損失,保單會有相關的保障成本、行政費用等,因此解約可能會損失到本金。

類似文智他們這樣的情形,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保險公司就是提供保障,銀行提供儲蓄、定存等服務,做投資找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購買基金。但是現在這些界限似乎愈來愈模糊了,銀行吸收存款,保險公司也鼓勵你買短年期的保單。甚至於保險公司還有一種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裡面有數百檔基金可以讓你做選擇,沒有保險的保障,你也不用額外支出保險保障的成本,投入的金額純粹做投資之用…

保險到底該如何做規劃?如果把它拿來做為理財的工具的話,該如何做運用?以下提供參考的方向:

  1. 轉嫁風險用:規劃需要的保障額度
    保險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我們做風險轉嫁,把我們可能發生的疾病、意外等風險,藉由購買保險的方式讓保險公司來承擔。例如用一年1,200元的保費購買一年的意外險100萬,意外事故發生時保險理賠100萬,是保費1, 200元的833倍,這才是保險應該發揮的功用,只有當你的保障做好規劃了,你才能安心做理財、做投資,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需要買多少的壽險額度才是符合你的需要?底下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假設文智想這樣規劃:

    家庭支出每月8萬(他希望提供家人5年的保障)
    沒有負債,子女教育金希望準備600萬,(預計有二個小孩,每人準備300萬)
    醫療、後事處理費預估100萬
    留給父母100萬孝養金
    銀行現有定存是400萬
    已有壽險保額過低不予計入

    套入計算他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8萬x12月x5年x70%=336萬(家裡少一個人,預估開銷減少30%)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336萬+600萬+100萬+100萬-400萬=736萬

    這時再配合預算,以終身壽險或是定期壽險來滿足其保障的需求,另外可搭配意外險、醫療險等附約。




相關文章

不管而管的定期投資法

破除退休迷思快樂退休!

創造財富—如果不想用 "投資" 方式,還有何解?!

為什麼,投資前需要先完成財務規劃?

你還在計算保單的報酬率嗎?


隨機文章

保單健診的挑戰 (上)

存錢 準備讓銀行賺終身 - 是誰偷走你帳戶的錢番外篇

有效提升職場人際關係的「說好話提升法」

驚世媳婦智商只有57? 這是林女最後的機會,但她有給過被害人活命的機會嗎?

讀懂傷害保險契約~第十七條:受益人的指定及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