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起的未來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一次偶然的機會回到告別已久的國小校園中,猛然路過以前曾經就讀過的教室,恰巧聽到台上天真無邪的小朋友正在描述自己未來的志願,引起我思考正值青壯年的我,我的未來老年生活會是怎樣的情況呢?是懶洋洋的躺在竹椅上,悠閒的享受午後陽光與秋日涼爽的微風,還是依舊要為自己三餐的溫飽,終日忙碌打工賺錢呢?依據目前台灣社會的發展,是否有可能會出現老無所終的情況呢?筆者就現今人口結構與社會保險制度兩方面來提出較深入的探討。
人口結構
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所做之報告「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得知其人口金字塔與扶養比,藉由這兩者指標可以讓讀者更具體明白「養不起的未來」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目前社會條件之設定下,可能面臨到的問題。
人口金字塔
2011年 – 圖形呈現燈籠型態,中間部分人數最多,此代表目前勞動人口人力充沛,非常適合社會穩定發展。
2060年 – 圖形呈現倒金鐘型態,此代表社會負擔將增加,勞動人口相對短缺。
附註: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14%、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超高齡化社會。國內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估於2025年邁進超高齡社會。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人口結構
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所做之報告「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得知其人口金字塔與扶養比,藉由這兩者指標可以讓讀者更具體明白「養不起的未來」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目前社會條件之設定下,可能面臨到的問題。
人口金字塔
2011年 – 圖形呈現燈籠型態,中間部分人數最多,此代表目前勞動人口人力充沛,非常適合社會穩定發展。
2060年 – 圖形呈現倒金鐘型態,此代表社會負擔將增加,勞動人口相對短缺。
附註: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14%、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超高齡化社會。國內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估於2025年邁進超高齡社會。
相關文章
【退休舊制】勞工於計算勞基法適用後之退休金基數應否另行起算每滿一年給與兩個基數之工作年資?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