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甲狀腺疾病與甲狀腺結節

發佈日期 : 2013年07月24日 撰文 :雲明
文章編號: 2409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淺談甲狀腺疾病與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位於前頸部,屬於內分泌腺體,主要負責全身基礎代謝率的調控。而此腺體的疾病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功能失調(但無形態或結構上的異常),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另一方面則屬於形態學的異常(但無功能上的失調),例如功能正常的「非毒性甲狀腺腫」;第三種就是合併功能與結構上都異常,比如合併甲狀腺機能異常的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等等。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患者占人口4%),是內分泌腺疾病中罹患率僅次於糖尿病的疾病。患者中有50~60%屬於甲狀腺結節,約30%是甲狀腺機能亢進,10%為甲狀腺機能不足,而其中僅5%可能轉成甲狀腺癌。

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年紀呈兩極化,除好發於20歲的年輕女性(也偶見於小孩),也常見於50、60歲以上的老人。此外,也有一些人年輕時功能亢進,但更年期後卻功能不足。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會隨著年齡、性別和環境的改變而變化,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過小,產生節結,或荷爾蒙分泌過多(亢進症)、過少(低下症),皆屬於病態的表徵。

甲狀腺機能亢進除了相當罕見的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 指臨床上產生猛爆性的甲狀腺毒性症狀)外一般不會致命,卻是讓人活得很累的疾病。除了坐立難安、心臟亂跳、失眠,有時還會因為眼球病變,造成眼睛酸澀,甚至複視(看東西有兩個影子),增加開車風險;相反,如果缺乏甲狀腺荷爾蒙,心臟跳動會變慢,心臟外面的心包膜腔積水,腸胃蠕動差,消化不良而腹脹便秘;骨髓造血機能降低而貧血,成年人反應遲鈍,小孩生長遲緩,長不高,腦子發育也不好,而變呆小症;生殖器官機能和月經受到影響;新陳代謝率低,比較怕冷,皮膚乾燥,容易疲倦,嚴重的話會造成黏液水腫性昏迷而死亡。

至於臨床最常見的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或旁邊突起的腫塊(瘤),會隨吞嚥動作沿甲狀腺上下移動。甲狀腺結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概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結節,結節的大小、位置、質地、功能及其臨床意義各不同。




相關文章

肝功能異常原因之冠---脂肪肝炎(steatohepatitis)

淺談痛風核保

淺談乳房良性腫瘤之核保風險評估

淺談蜂窩性組織炎之核保風險

淺談川崎氏症之核保風險評估 (Kawasaki disease, KD)


隨機文章

高度自由,更要有高度自律

如何評估適當的住院醫療險投保額度

[醫療] 【真人真事改編-不平靜的急診室】 微電影

壽險生命基數表

保單健診的挑戰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