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通縮環境下的理財觀

發佈日期 : 2020年04月22日 撰文 :媞姆老師
文章編號: 12341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通膨、通縮環境下的理財觀 講到通膨,大家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東西又變貴了、荷包又要縮水了,沒錯,確實如此,老師在『賣保險需要了解總體經濟嗎?』一文中曾經稍稍提過一些,今天,老師就這個因素提出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我們的理財究竟該怎麼做會比較恰當。再談通膨與通縮之前,老師先和大家取得一個共識 - 物稀為貴。



簡單來定義通膨就是『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間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一般我們會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做為主要觀察指標(近十年CPI指數如下表),主計處在計算CPI時則採七項指數,依權重高低分別為居住、食物、教養娛樂、交通、雜項、衣著與醫藥保健。從前述我們可以看出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相關的居住、食物和交通分別高居一、二、四位,這也就是CPI的變動會和大家的感受有直接關係的原因。至於形成通膨的原因以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兩因素為主要,需求拉動就是用過多的錢追逐較少的商品,東西的價格自然就要上漲(白話文叫供不應求)。成本推動則為廠商生產成本提高,將該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造成的商品價格上漲,但不管其因爲何,通膨所造成的壞處就生活層面而言,就是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揚造成生活支出增加,但就投資而言,資產價格上揚造就資產股、原物料族群投資者將因此受惠,與通膨相反的狀況為通縮。若要我們在通膨與通縮之間做

文字方塊: 	消費者物價指數銜接表	基期:民國105年 =100
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累計平均
99	93.13 	93.62 	92.73 	93.51 	93.36 	93.68 	93.97 	93.98 	94.08 	94.70 	94.88 	94.16 	93.82 
100	94.15 	94.86 	94.03 	94.73 	94.91 	95.50 	95.22 	95.25 	95.37 	95.88 	95.86 	96.07 	95.15 
101	96.37 	95.09 	95.21 	96.09 	96.57 	97.19 	97.56 	98.51 	98.19 	98.12 	97.38 	97.62 	96.99 
102	97.45 	97.91 	96.50 	97.10 	97.28 	97.77 	97.62 	97.74 	99.02 	98.75 	98.04 	97.95 	97.76 
103	98.25 	97.87 	98.05 	98.71 	98.86 	99.37 	99.34 	99.77 	99.72 	99.79 	98.88 	98.54 	98.93 
104	97.33 	97.67 	97.45 	97.90 	98.14 	98.81 	98.71 	99.33 	100.01 	100.10 	99.41 	98.67 	98.63 
105	98.12 	100.02 	99.41 	99.73 	99.35 	99.70 	99.93 	99.89 	100.35 	101.80 	101.37 	100.34 	100.00 
106	100.32 	99.96 	99.59 	99.83 	99.94 	100.70 	100.70 	100.85 	100.84 	101.46 	101.71 	101.56 	100.62 
107	101.21 	102.16 	101.17 	101.83 	101.69 	102.11 	102.47 	102.40 	102.57 	102.64 	102.01 	101.50 	101.98 
108	101.39 	102.38 	101.74 	102.50 									102.00
一選擇,單從前面的敘述我們可能會比較希望通縮的情形發生,畢竟東西比較便宜壓力比較小對吧。但是,通縮真的對我們有利嗎?各位還記得2008年次貸風暴全球政府在做什麼事?想辦法刺激物價避免通縮發生,因為通縮會造成公司營收下降,於是減少投資、減縮人力、薪資下降,更謹慎的支出於是造成惡性循環,我們常說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就是最好的通縮危害的例證。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前面我們也已經先把通膨與通縮的定義、成因與可能影響做了一個白話的介紹,現在我們就要來看看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的理財該怎麼做,在通膨的情況下,因為物價上漲所以必須準備更多的資金才能夠過同樣的生活,所以理財的首要就是要讓我們的貨幣購買力不要因通膨而減損,這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觀點,但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根據政府的統計台灣的通膨率其實並不高(一年大約都控制在1.5%以內),一般理財工具幾乎都可以達成這樣的目標,因此,是否有必要以打敗通膨為出發點而追求較高的預期回報,進而承擔不適合的風險,成為我們選擇理財工具時首要釐清的盲點。其次理財的最終目的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而這個更好可以解釋成人生的『必須』不虞匱乏,同時『希望』可以獲得滿足,若我們理財對我們的回報簡單分為存量(一整筆;資本利得)與流量(固定週期產生;如收租)兩種,目的與回報兩者的結合復以10年的時間要素,就可大致得到理財的工具方向,為什麼是10年呢?我們都知道複利所帶來的巨大效果,時間太短時間尚無法展現複利的原子彈威力,10年是展現複利有感價值的最低門檻,10年以內的規劃時間因為目標緊迫,若你的得失心不重且具理財專業知識,拼吧,透過資產類股票、衍生性商品、積極成長型基金作最後的努力以求達成目標,若有10年以上的時間,為求目標與風險的平衡,建議可操作定存概念股、穩健型基金目標到期債、投資型保單,如果理財目標已經達到只是為了抵銷通膨所帶來的不利因素,保險是可以利用的最佳工具,投資工具即使在穩健都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存在,也就是投資學中所說的系統風險,目標已達成的理財方向為保值而非增值,自然不適合讓資產存有減損的機率,保險就成為各種金融商品中的首選,雖然收益不是最出色但夠穩健這特質是無法被取代的。

若是通縮環境,表示經濟環境顯然不利於投資,太過積極的操作都是不適合的,或許有人會說不是要危機入市勝算才會大嗎?會說這句話必須有一個前提,現在必須要能確定目前已經達到底部,大多數的我們都是一般的投資人,不容易判斷行情所在位置,因此容易出現追高殺低的狀況,當投資書籍賣得越好就表示投資的學習者愈多就可以得到證明。因通縮時期人們的消費愈發保守,此時建議購入還本型壽險以提高固定收益型商品比重,並透過還本金購買高配息股、超跌成長型基金或RITEs,如此的操作一方面可以與景氣做長期的抗戰,畢竟景氣的循環不是我們可以規劃的,時間拉長資金的靈活性就成為一個必須要考慮的重點,這樣的操作又可以維持資金運用的彈性,不會讓理財規劃因為資金流的改變而中斷。

通膨與通縮都是景氣循環的一個階段,積極或保守端視目標達成的重要性,從政府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台灣的通膨向來都被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準,除無風險利率外幾乎都能減緩通膨的衝擊,保險商品的功用在於可以單獨成為規劃的工具,也可成為其他投資工具的資金供應者,減緩我們在投資專業不足所受到的傷害,我們期待看到保險與其他金融投資工具的結合所帶給我們安定的投資功效。





推薦書籍
保險實務(修訂四版)
保險實務(修訂四版)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相關文章

「善用並延伸名單」是一門細膩的學問

保單健診的挑戰 (下)

從「痛」或「期待」引發「不滿」-找出客戶的「痛點」Part I

給顧客很多「選項」好嗎?

加法人生?減法人生?


隨機文章

中廣 i GO531-2013/09/5專訪(一):淺談癌症險

讀懂傷害保險契約~第二十條:批註

還在簽空白支票?不要簽空白的要保書及契約變更申請書

[評議申訴案例]住院醫療險沒有契約轉換的約定,有現症不宜取消原約換保新約,而是以原約保留加保新約的方式權益較為週全

存款利息補充保費要怎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