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解析2020保險新趨勢,讓你聰明搶購儲蓄險

發佈日期 : 2020年02月03日 撰文 :ROCK
文章編號: 12318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No.5. 解析2020保險新趨勢,讓你聰明搶購儲蓄險 『我的專業愛理不理,損失是你;我的提醒記在心裡,受用無比! 歡迎來到ROCK稅稅唸!』

  打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一片的驚惶失措下,包裹著保險糖衣的儲蓄型金融商品就此成為國人的新寵,除了大家仍心有餘悸外,最主要仍是大量的資金需要出口,我們當然不可能把錢一直放在家裡,放銀行定存,利率一直下降,如台灣銀行2008年5月的一年期固定利率2.675%,自2016年7月起1.035%就再也沒有調整過,到了近年,鄰近的日本與歐洲部分國家更是實施負利率,所以比銀行定存好而且風險係數低的儲蓄險自然就成為首選。

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為了因應對即將於2025年上路、被保險業稱為「魔王級」的IFRS17,金管會為了避免系統性風險,從2018年底就開始針對保險業者實施政策調控,今年度更是針對利率變動型商品的宣告利率多次開刀,導致期間新聞不斷,佔據了財經報導相當多的版面,更在下半年開始慢慢引發眾多存錢保戶的不安。

最終在金管會對於保險商品「穩宣告、降預定、增保障」的定調下,對保戶最切身相關的就是今年度的「保費即將調漲」,到底是真漲還是假漲?又或是漲了哪些?哪些只是煙霧彈?從下列內容,讓我們來一一解析及找出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首先,「責任準備金利率」與保費有何關係?

保險局官員表示,壽險業的責任準備金,是用來支應「未來」保險金給付或解約金,若「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代表保險公司要提列的金額相對來說就要愈多,變相的可能就會反映在保費上。

  金管會保險局將祭三大措施,20191119日先公布調降2020年台外幣責任準備金利率,後續也將有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及訂定死亡保障門檻,拚年底前完成設算,屆時保險公司有依據可設計商品,儲蓄險及利變保單都會受影響。

影響2020保單漲價的三大要項

要項

摘要內容

可能影響範圍

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

新台幣、美元、人民幣調降1碼

澳幣10年期以上調降2

預計2020年元旦開始,

市場熱銷幣別仍以新台幣及美元保單為主,保險公司將自行吸收或是調漲保費目前仍在研議商討中,但一定還是會有殺手級商品搶市。

訂定死亡給付門

現行銷售儲蓄類型的保單,保險金額或理賠金額皆與所繳保費相當或加計利息,未來將訂定各年齡層死亡給付保障最低門

預計20207月後實施,

原先可以享有的高利率或是保本年度短的商品恐將絕跡保戶所需承擔的壽險成本將內含在保單之中。

新宣告利率平穩機制

刪除現行以過去24個月移動平均投報率加2碼規定,改以實際投資到的債券利率扣除相關成本後公告

尚未有實施日期,

宣告利率目前仍為保戶所病,認為是保險公司的政策或市場利率調整,若有規則的調整機制,對於保戶也可以有保障。

  年終百貨週年慶購物常有衝動需求出現,在買過後,真的符合自身需求嗎?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可以依2大考量點檢視,估計此波搶買族群,該是本就有投保計劃,剛好發現保費可能調漲,因此提前購買,在有限的財務資源下,為自己選擇最好的配置。

考量一:保費、還本及增額速度

保戶想要的是,要快速保本!還本率要高!增額速度要快!保費更要便宜!但實際上的狀況又難以多面向同時實現,主因是保險公司為了長久經營仍需以成本及獲利為考量因此必須依循「責任準備金利率」,每家公司的還本能力、增額速度卻不盡相同。市場擔心2020年「預定利率」即將下調,影響保單整體價值,這也是近期傳出以「晚了買不到」來向消費者訴求年底前快投保的原因之一。

考量二:新舊商品交替

市場利率一調整,最常見的就是新舊商品交替的時代,不少業者都已逐步進行商品調整,報章雜誌上看到的新契約保費王,衝的是保險公司的面子,可能犧牲了部份盈收,而為了搶佔市場,近期已轉向保障型商品,雖然犧牲了保費規模,但實際上保險公司可能賺了裡子,造就了盈收增加,若是投保利率變動型儲蓄險,還會加上「宣告利率」之變因。

  金管會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1碼後,保費預估調高2%3%雖然短期可能衝擊到保費量但實務上業者為了生存而將尋求新管道,保戶沒得選擇的情況下,仍舊會繼續買。買保險是10年、20年的長期承諾,保險公司承諾高收益率卻沒有辦法做到,才是最需要關注的事情,各保險公司應調整商品結構,就算是儲蓄險也一定要含保障成分,讓保險回歸到保障的本質。

  保險市場的變動很多,幾乎是每年皆有利率面或政策性改革除了上述所提的儲蓄險調漲、訂保障門檻及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外,也將規範其它新制度。

  1. 失能險(殘扶險)的停賣與調漲:過去有保證給付的機制,理賠的金額越來越高,保險公司發現可能賠錢,所以紛紛停賣舊保單或是調整核保條件。

  1. 實支實付醫療險限3張:過往曾有人買了5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實際的雜費支出僅10萬元,但是卻可能領到50萬元的理賠,這在法律上屬於「嚴重破壞損害填補原則」,所以金管會限制2019118日起,每人能買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

  1. 住宅火災保險保障範圍擴大:在不調漲保費的情況下,金管會核定提高保障金額,動產保障金額由60萬調漲為80萬,竊盜每一事故賠償金額上限由10萬調漲為15萬。保障範圍也擴大,新增金融、信用卡及證件重製費用、租屋仲介費用、搬遷費用及生活不便補償金等項目。

  金管會過去已經函令各保險公司,不能用「商品即將停售」或「保費即將調漲」作為宣傳或銷售訴求,保戶若遭受不當兜售,也可檢舉,如有相關違規行為,金管會將予以開罰,不能在DM或網路等任何通路比較利率,更不能提到「定存」,因為儲蓄險非存款,且會有流動性風險(提前解約會損失慘重)、利率風險(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會調整)以及匯率風險(外幣保單會有匯率的變動)。

  新舊商品交替之際,皆可能有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而且為了繼續在保險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仍有保險公司自行吸收成本,而繼續銷售主力商品,而可考量的要點在於,是否需要創造退休金流、複利增值的效果或是身故保障需求等依據不同的需求面向,選擇適合的理財商品,將會是此時可以做為選擇的較佳時機。





推薦書籍
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把夢想當飯吃,提升生命績效(無書,2CD)
把夢想當飯吃,提升生命績效(無書,2CD)
最美好的恩賜
最美好的恩賜





相關文章

NO.3. 保險涉稅 一次完整揭露讓你免踩地雷

遺產規劃不預先做, 就是會衍生問題

No.4【別讓財富縮水 3高資產客戶生前具掌控權,如何也能掌控身故後財富傳承及分配】

NO.13.高額資產規劃移轉策略(一) ~ 從應稅資產移轉至免稅資產 ~

NO.17【更貼近人性的規劃!談實物給付保單的潛力與未來性!】


隨機文章

韋小寶獄中殺鰲拜,獄中暴斃再添一椿?

讀懂保險契約~第十九條:欠繳保險費或未還款項的扣除

如何看懂河流圖-乖離率的真實涵意

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業務員最佳新契約送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