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投資型保單 與購買基金 / 股票有何差別

發佈日期 : 2019年07月22日 撰文 :媞姆老師
文章編號: 12266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購買投資型保單 與購買基金 / 股票有何差別 前陣子主管機關又出手調整外幣保單的宣告利率,此舉,引起業務員不小的騷動認為買氣將大幅滑落,腦筋動得快的業務員又把銷售目光投向投資型保單。說到投資型保單近年來的銷售績效可謂表現亮眼屢創佳績,雖說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險與投資雙重功能,將投資型保單視為保險的客戶認為:即便是投資型保單,資產增長的速度還是太慢,直接做投資比較快,就讓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比較恰當,畢竟,保險公司的專長在風險規劃,而非投資。而將投資型保單視為投資的客戶則認為:以往買保險的可以明確知道相關的結果,現在則什麼都不確定,一切都要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才會知道,很沒有保障耶。今天老師就和大家釐清相較於直接投資股票或基金,購買投資型保單有何優勢。

1. 操盤方式不同:購買股票或基金,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對投資工具與操作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說白話文就是要有高度的財經知識。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知名的投資部落客或某些投資書籍的作者,後來都是經過潛心的研究,悟出一套屬於自己成功的操盤心法,而後享有甜美的果實,由此可知自行操作必須投入相當的心力,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似乎有相當的難度(觀察這些前輩的背景,多屬公家機關任職或專業操盤手),即便是專家管理的基金,也必須自己時刻了解市場動態,做出加、減碼甚至停扣的投資決策,何時該進、何時該出的時機掌握。畢竟基金與股票都是屬於主動管理型的商品,即便是指數型基金仍要高度關切市場目前的狀況,才能提高獲利的機會。投資型保單初期也必須面臨前述的各種問題,但演進至此,投資型保單有所謂的全委或類全委的代操機制,將操作決策權交由專家來進行規劃,雖與投資工具相同並無法保證獲利,但透過專業操作可以降低我們的投資門檻,減少摸索的成本與代價,並提高正收益的機會。

2.待遇不同:或許有人會說,很多專業的金融機構也有接受客戶委託從事全委操作業務,但仔細一看進入門檻不低,僅限高資產族群方有機會享有這般禮遇,而投資型保單本身就有全委帳戶可提供客戶選擇,讓您就算僅有少少的資力也能有機會享有高資產人士專屬的全委代操服務,輕鬆享有理財成果。

3.優惠不同:不管投資股票也好,基金也罷,萬一有一天蒙主寵召之時,前述商品必須以身故當日收盤價全額計入遺產計算,投資型保單則在限定額度之內,可以免計入遺產計算,此乃保險商品屬性與其他金融商品不同所致,再者,資產一旦進入遺產範圍內,將受到應繼份與特留份的規範,無法依其意志留給想照顧的人,而投資型保單仍保有保險的特性,透過指定身故保險金受益人的權利,可以將其資產留給真正想照顧的人,遂其所願。

4.結果不同:因投資的本質就是承擔風險以賺取利潤,而承擔風險的結果就是盈虧自負,這部分相信是大家所能接受的,而投資型保單如同前述,對於獨立帳戶的投資績效也無法給予任何保證,但近幾年來,投資型保險的發展日趨成熟,從過往全部交由客戶決定到全委操作,現在甚至於出現『附保證』機制的投資型保單,讓投資型保單雖不能保證其績效與過程,卻可以讓結果變得可以預期,這是其他金融商品所無法複製的長處,也是投資型保單與單獨的投資工具最大的不同。

回歸到本質,投資型保單是保險而非投資,因此應被歸類為理財商品而非投資商品,所以與完全的投資行為仍無法相提並論,不要因為保單中有投資二字就認為會排擠投資而築起防禦的高牆,硬要比出投資較投資型保單好的結果,實無必要。投資型保單與投資工具功用不同、目的不同、產品的特質也不同,當現行利率如此低迷的環境下,投資型保單只是希望讓消費者有機會降低低利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唯有讓保險守住投資利得,讓投資型保單克服負利率結果,才是真正的理財贏家。





推薦書籍
保持距離又不失禮的人際應對術:主導你和主管、同事、親友的相處,讓你得體地拒絕,沒負擔地拉近關係
保持距離又不失禮的人際應對術:主導你和主管、同事、親友的相處,讓你得體地拒絕,沒負擔地拉近關係
心誠事享:《為何心想事不成?》超強升級版!特別收錄實踐無所不能的創造法則+向宇宙下訂單的9個步驟!
心誠事享:《為何心想事不成?》超強升級版!特別收錄實踐無所不能的創造法則+向宇宙下訂單的9個步驟!
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
我的第一本圖解心理學





相關文章

搭當拜訪(join call)

成交關鍵八之四:難道只能全力求勝嗎?

CRM銷售心法 (一) 依照客戶的心理需求,注意長期客戶的滿意度

色彩個性與工作:暖色系篇

要買保險的理由-實戰篇第一回(9):我先生很會賺錢,何必買保險


隨機文章

注意!狂犬『病』來襲!致死率100%!不是意外哦!

要買保險的理由-實戰篇第三回(5) 我買短年期就好了

退休規劃,為什麼不用年金險

人壽保險常見爭議問題解析(三):憂鬱症

中廣 i GO531-2013/11/21專訪(三):精算師的工作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