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息政策,利變型保單值得搶購嗎?

真的是這樣嗎?先講結論:不全然是,小心政策面與執行面的陷阱!
從風險管控的角度來看,壽險業者力推利變型壽險,只是試圖在法令允許範圍內,找到既不用增提責任準備金,又同時增加保戶購買誘因的商品包裝方式。依目前利變區隔資產的配置實務,即使升息,宣告利率和增額回饋分享金也不會有相同幅度的提升(甚至完全沒有提升),保險公司並不保證保戶藉著購買利變型壽險就搭上升息順風車。
以下我們詳細說明如何推論出這樣的結論: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利率多年來始終處於低檔,而監理機關參考市場利率訂定的壽險業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也就隨著處於低檔,造成傳統型壽險的保費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壽險業者為競逐新契約保費的成長,紛紛轉向大力發展利變型壽險:雖然低預定利率仍造成高保費,不過壽險業者得以透過宣告利率機制,額外支付增值回饋分享金給保戶(卻不必為增值回饋分享金額外提存責任準備金),在不增加壽險業者提存責任準備金壓力的前提下,提高保戶購買利變型壽險的誘因。
然而,依照法令,壽險業者銷售利變型壽險必須設立區隔資產,根據區隔資產的投資收益扣除相關費用後,決定合理的宣告利率。實務上,壽險業者為了穩定達成遠高於定存利率的投資報酬率,以利決定具市場競爭力的宣告利率,區隔資產多配置在海外長年期信用債券,在收到保費進行資產配置後,區隔資產投資報酬率就已經固定下來(如果沒有匯兌損益或債務違約),因此,即使升息,區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也不會有相同幅度的提升(甚至完全沒有提升)。
承上,即使我們認為美國已進入升息循環且將加速升息,利變型壽險也不太可能跟得上升息腳步,大幅提升宣告利率和增額回饋分享金,所謂「有機會搭著升息順風車,抵禦通膨風險。」顯然不成立。
此外,不僅客戶討不到便宜,大量銷售利變型壽險的保險業者,財務體質也因此變得特別脆弱。為了追求穩定的固定收益,壽險業者的利變區隔資產多配置在海外長年期信用債券,當宣告利率跟不上升息腳步時,一旦引爆客戶大量提前解約、這些海外長年期信用債券被迫處份時,必然會對於股東造成重大損失。
這樣分析下,無論是保戶或是保險公司,真的能搭便車賺得到便宜嗎?答案是︰小心政策面與執行面的陷阱!
相關新聞參考︰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80703/38059663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728000083-260205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264656
推薦書籍
![]() 人生,有趣300倍的方法 |
![]() 告別零存款!下個月的薪水這樣存:財務規劃師教你最簡單的量身訂做理財法 |
![]() 發展你的銷售事業(1DVD) |
相關文章
如何規劃保險-變額萬能壽險介紹並以「安聯人壽金鑽人生變額萬能壽險」為例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