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專這麼做,難怪你買的基金會賠!

發佈日期 : 2018年06月01日 撰文 :廖義榮
文章編號: 12126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這是某銀行的資料,它乾脆不說明了,叫你自己從基金說明書中自己找,看了你可能會嚇一跳,基金居然會有這麼多收費的名目:

為什麼金管會叫銀行、投信業者討論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方式? 因為那跟你的投資報酬息息相關,這些業者收取過多費用,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投資人的報酬率。你可以看到上圖的例子,如果把這個經理費、銷售獎勵、贊助等等加起來,B級別基金〈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一年收取的費用都超過2%了,而且這個費用是每年你都要支付的。如果你每年多了2%的成本,你知道它的影響會有多大嗎? 如果都不看其他的報酬率,只是增加了2%的成本,二十年之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減少49%,你說它影響大不大?

金融機構銷售基金應該是跟客戶是共存共榮的,把客戶擺在對等的位置上,不是金融機構每年收取這麼多的銷售獎勵金等費用,金融機構賺得飽飽的,客戶卻因為過高的成本,投資報酬率可憐兮兮!
再來是金融機構的獎勵、業績計算都是用首期的手續費收入來計算,客戶留存、繼續在銀行做投資的部位有多少〈AUM〉,從來不是銀行關心的重點。這就導致一些金融業的亂象:因為要有新的業績產生,才會有手續費的收入,於是理專拼命叫客戶轉進轉出,因為沒有新的交易,他們就不會有新的業績,就不容易達成他們的業績目標。

就曾經聽到一個例子:某家銀行的理專,她可以在這個禮拜五把客戶的投資部位全部賣出,然後在下週一又買進同樣的標的。這樣的轉進轉出,客戶付出了交易手續費的成本,理專賺到了業績,而且聽說這個理專永遠是他們銀行裡面的業績競賽的第一名。

在現行的環境下,銀行理專只能不停的在做銷售,要維繫好客戶、幫客戶做好投資配置,讓客戶穩定獲利,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這麼做對理專沒好處,銀行不會因為理專照顧好客戶、讓客戶累積的投資部位增加,給理專任何獎勵。金融機構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在網路環境下各種資訊取得都相當容易,如果消費者很容易上網去找到投資成本低廉的ETF等投資工具,他們為何還會願意投資手續費等成本這麼高昂的基金?

尤其在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的浪潮下,很多新型態的創新,例如美國的投資機器人Robo Advisor,把資產管理費降低到一年只收取0.3%或更低,這些都是在做去中間化、替消費者節省成本,如果金融業者不趁早做改變,把基金收費、業績獎勵制度等,調整成對消費者合理、利益不衝突的方式,否則未來只怕會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文章來源:本文經原作授權轉載,作者為「Taylor廖義榮」。更多資料請參考 IFA獨立理財顧問網





推薦書籍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觀念轉個彎,銷售無限寬(4CD)
觀念轉個彎,銷售無限寬(4CD)





相關文章

財產「這樣分」,以後才不會在另一個世界哭著看兒女爭產

給父母紅包不如為他們設立醫療基金

經濟不景氣的訊號

乖離率介紹-河流圖的基礎觀念

聰明記帳累積第一桶金


隨機文章

睡眠品質差、口服避孕藥 中風危機增高

中廣2014/11/20(三):負責與信任

理賠小常識 ~ 醫學美容手術商業保險賠不賠?

《彩妝教父vs生命密碼大師》

淺談保險業務工作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