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哪種商品最好? -- 保險焦慮症的診斷與防治

發佈日期 : 2017年11月08日 撰文 :賢言閒語
文章編號: 10989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投保哪種商品最好? -- 保險焦慮症的診斷與防治 精算背景出身,同時也在保險業打滾20餘年,對於好友提出的保險問題,筆者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首次投保的會拿出「建議書」,苦惱著不知如何下決定?投保多年的則是拿出「保單健檢」,質疑「年年有缺口?」。保險應該帶來安定的力量,但許多人卻出現情緒低落、失眠或頭痛,終至承受不住而表現出憂鬱的症狀?

  • 報酬率不該是評斷好壞的標準
    一位30年的高中好友問起「終身壽險好?還是定期壽險好?」我自以為幽默地回答「買個意外險,接著讓螞蟻踩死最好!」要不是幾十年交情,我肯定遭到一頓毒打!「好」的標準是甚麼?許多人會採取「投資報酬」的角度,希望能佔盡保險公司便宜,付出最少而領回最多,但由於未來無法預知,從這角度分析顯然觸霉頭也不合適。


  • 商品差異難有相同的比較基礎
    我們再試著從不同角度聊聊這個問題
    1. 從「保障期間長短」的角度:若單純考慮保障期間,當然終身壽險好
    2. 從「保額(或保費)高低」的角度:有限預算下,定期壽險保額較高,當然定期壽險好
    從不同角度思考,結果也大不相同,因此當業務員遇到競爭時,經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經常最諷刺的答案是,能退佣的最好!這樣的比較最後讓業務員自己陷入惡性競爭。

  • 正確的投保觀念比起商品好壞問題更重要
    保險商品會針對特定事故、特定族群或特定需求所設計,正確的投保觀念比起商品好壞問題更值得被重視,建議在可以負擔的預算下,透過不同的商品搭配組合,把最無法承受的風險優先納入考量,再逐年檢視需求缺口調整保障內容。

    以終身壽險及定期壽險為例,終身壽險用來規畫基本後事處理費用,但顧及年輕時期的家庭責任及貸款壓力最高,則可以附加定期壽險加強短期的保障,兩者功能性不同可有互補作用。 再以重大疾病與癌症醫療保險為例,兩者承保事故不完全相同,保費高低也有相當差異,雖然重大疾病一次給付對於醫療方式選擇彈性大,但因為保費較高,相對壓縮到其他需求的規劃,同樣建議採搭配組合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下次再有人問起相同的問題時,我會回答「身體健康,平安沒事最好!」





推薦書籍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第三道門:比爾蓋茲、女神卡卡、賴瑞金、提摩西費里斯、珍古德等大咖的非典型成功,給拒當乖乖牌、不是富二代的你勇敢逐夢
第三道門:比爾蓋茲、女神卡卡、賴瑞金、提摩西費里斯、珍古德等大咖的非典型成功,給拒當乖乖牌、不是富二代的你勇敢逐夢





相關文章

運用定期壽險彈性補足人生保障缺口

「後段班」的保費比較便宜嗎?

如何評估適當的人生保險投保額度?

銀行保險--客說會

天使族如何購買保單


隨機文章

相信自己,你可以活得更自在!

瘦身飲料暴紅 喝了真的能瘦?

每次一觀念, 從心來改變 (四) ~ 相信上天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檢視一觀念, 從心來改變 ~ 運用大數據分析培養——預見能力

理賠案例-壽險篇:保險責任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