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師之死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過去有位精算前輩在指導新進時,曾說過一個「精算師之死」的冷笑話。有位精算師看見泳池標示均深1.5米,於是縱身一躍卻剛好跳進池深2米之處,然後他就死掉了。這當然是玩笑,但寓意頗為深遠,如果單看平均值做決定還叫「精算」嗎?
推薦書籍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短期醫療靠保險 老年醫療靠儲蓄?
一位同事過去在規畫父母的保單時,是把後事處理費用作為壽險保額,而醫療則是選擇75歲滿期的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他認為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用積蓄加上投資收入來支應往後的醫療需求。時間經過20餘年,父母親的醫療保單相繼到期,但個人積蓄似乎沒他想的這麼樂觀,房貸還款、小孩教育以及兩次金融海嘯讓他吃了不少苦頭!而在保單滿期後不久父親就罹患癌症,積蓄真的足以支應癌症的治療嗎?現在的他頭疼了,真的是「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 基本保額先做好 日後不足再加保?
另一位同仁談起保險規劃時,也是十足的專家口吻,他認為年輕時身強體健,生病住院的機率小,平均住院天數也不長,而重大傷病也多好發在中老年人身上,因此他選擇先幫自己規劃小額保障,日後再來增加保額。這樣的論點看似合理,但不幸的是三年後身體出了狀況,經切片確診罹患癌症後,自此成了保險公司的拒絕往來戶,明顯不足的醫療保障再沒機會做調整了。過去對於癌症治療以及花費的理解不深,現在的他完全明白了。
- 人算不如天算 精算不如不算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以上的兩則真實故事,並非為了特定理念所故意捏造的情節。精算師是以整體衡平的角度做定價,但每位保戶則是獨立個體,必須自己面對並承受任何可能的結果,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說,平均值的參考價值不大!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不會這麼倒楣?」,但筆者生性保守,「凡事做最壞打算!」,這沒有對錯問題,筆者也不願去挑戰個人的思維邏輯。
推薦書籍
心安理財:保險準,投資穩,一本讓你兼顧圓夢和救急的人生理財書 |
吸睛:表達力就是吸引力 |
卡內基超人氣說話術【經典新版】 |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中廣 i GO531-2013/11/21專訪(二):保費是怎樣計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