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用明算帳但是你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發佈日期 : 2017年05月10日 撰文 :廖義榮
文章編號: 10960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夫妻不用明算帳但是你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在我們幫客戶提供財務諮詢的過程,偶爾會碰到客戶有婚姻上的問題:有人說她跟先生不合,怕如果她先離開了,先生會把她留下的財產用光,不會去照顧他們的子女。有人是知道她先生有外遇了,想要離婚,但是又擔心一旦簽字離婚,自己名下的財產會被先生分走一大半。現在的社會型態,人與人的關係時常會有很大的變化,花前月下、信誓旦旦說要彼此廝守終身,但是可能沒多久就不敵外在環境的變化、誘惑等等而分手。碰到這些感情的變故,除了傷心落淚外,在報章媒體等報導看到的是女性往往是弱勢的一方。

例如女星嫁入豪門,離婚時男方去以他名下沒有財產為由,向女方以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手段,來要求分得她辛苦賺來的工作所得。但是其實男方家庭環境優渥,他的經濟條件絕對比女方要好,只是女性可能往往因為不懂得在法律上如何保護自己,因此在婚姻問題處理上可能都居於劣勢的地位。

男女相處在感情甜蜜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分彼此,反正都是一體的,談錢未免太俗氣。但是經歷了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男女朋友交往的階段,真的在回歸到柴米油鹽的真實生活時,彼此的本性都顯現出來了,這時候你可能才驚訝的發現:這個人跟我個性、價值觀差異這麼大,他(她)怎麼會是我願意託付終身跟他一輩子走下去的人? 於是你可能就有了跟對方離婚的想法,但是對不起,一旦談到離婚就會牽扯到法律的問題。

依照我國民法規定,在幾種狀況之下,夫或妻的一方可向他方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夫或妻一方先死亡、離婚、結婚無效、婚姻被撤銷、或改為分別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等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的情形下,夫或妻的一方均可向他方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也就是說離婚的時候,看彼此在個人名下的婚後財產有多少財產,少的一方可以向對方要求分得對方財產差額的一半。這就是法律上的現實面:一個女企業家努力打拼事業,發現老公外遇後想跟他離婚,卻還要考慮再三,因為她的財產比她先生的財產多很多,明明是對方的不對,妳跟他都無法生活在一起了,但是對不起,妳請他離開,妳還要雙手奉上妳財產的一半當分手禮。

那麼女性朋友要如何在婚姻中保護自己:
首先要知道的是法律是保護知道的人,妳要先弄懂法律,關於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有幾個方面是容易引起錯誤認知的:

  1.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財產,可以請求的只限於婚後財產
    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1/2婚後財產(除了繼承或無償取得的財產及慰撫金外)剩餘財產之差額

    而在此請求權的計算中,現存的婚後財產,並不包括因繼承、無償取得的財產及慰撫金。所以舉例如果是父母親贈與的財產,或是繼承取得的財產是不算在請求權的範圍的,但是婚後財產:指婚姻關係存續中夫或妻所取得之財產(婚後工作取得的薪水、投資產生的報酬等等)是算在內的。

  2. 不是只有離婚才能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在夫或妻一方先死亡、離婚、結婚無效、婚姻被撤銷、或改為分別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等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的情形下,夫或妻的一方均可向他方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所以舉例:先生過世後,遺產總額2億(都是婚後財產),太太名下財產1,000萬太太就可以先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分得2億減1,000萬的1/2,即9,500萬,因此課稅的遺產從2億降為9,500萬,要繳的遺產稅就降低了。

  3. 只有法定夫妻財產制才有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依照民法規定,夫妻財產制分為「法定財產制」及「約定財產制」兩類,其中「約定財產制」又可以分為「共同財產制」及「分別財產制」二種。若夫妻沒有在結婚前或結婚後,以書面契約提出就「共同財產制」及「分別財產制」中,選擇一個做為他們的夫妻財產制時,則法律規定會以「法定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而「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只有在夫妻財產制是「法定財產制」時,才可以適用的,如果是約定財產制,就不能主張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了。

  4. 你應該去申請變更成分別財產制嗎?
    一般人若沒有特別約定財產制,就一律適用「法定財產制」,也就是夫妻財產各自保有所有權、管理與使用權,債務也各自負擔。與「分別財產制」的差別在於,「法定財產制」當夫妻離婚或配偶死亡後,財產淨值較少的一方,可獲得夫妻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




相關文章

從諾貝爾經濟學家學理財(2)

數位金融崛起你如何因應?

理財規劃讓人生夢想不再只是幻想

2015年綜合所得稅報稅你該留意的事

淺談財富管理部功能


隨機文章

要跟上潮流 但不要跟上流行感冒

內化成自己能夠使用的寶典

中廣 i GO531-2013/08/08專訪(二):債權人可以當受益人嗎?

大黃蜂精神

三大金融只有保險求人買,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