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外銀與本土銀之差異(上)

發佈日期 : 2017年04月12日 撰文 :霓霓走出門
文章編號: 10954

分享到 Google+    Facebook    LINE

宏觀外銀與本土銀之差異(上) 外商銀行一直以來給外界的形象及名譽,多偏向為專業、新穎且頂端等印象,確實外銀光是開戶的門檻就比一般銀行高出許多,當然各種投資產品的手續費也是如此;而本土銀行給大眾的形象就較為親切、便利且較多服務項目等印象,在地化的經營模式,在先天上就佔了些優勢,這也是差異化之一。

因應相關法令規範,外銀能承做的相關金融商品與本土銀自然會有所差別,例如:在本土銀是無法直接買賣國外的上市股票,只能在本土的證券商做複委託交易而已,而銀行帳戶只是做為交割的用途,但其實這二者帳戶沒有任何的其他相關聯性;而在外銀,一位自然人只能開一個帳戶,其中包含了一個外幣帳戶,一個信託帳戶,一個外國證券帳戶…等限制,但與其說限制,倒不如說這是種「集中式管理的帳戶」。

承上述,在一開始的開戶與後續能承做的金融商品就有所差異,說明了現行推廣的「一站式服務」,與外銀的經營模式相呼應呢!

接下來,霓霓就幾種面向來探討之間的差異化:

I.市場面
 
  • 外銀著重在歐美國家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脈動,而本土銀大多為金控體系, 故也較著重於台灣的金融股市。
  • 外銀接觸國外新穎之金融商品及概念之機會相較於本土銀多。
II.客群面
 
  • 外銀開戶本身就設有一定門檻,在此已做出差異性;本土銀存在的本身就是要服務當地客戶,故在開戶門檻並不加以限制。
  • 外銀的客群導向本是以服務在地外國人而設立的銀行,故就KYC (Know Your Customer) 而言,也會有所區別。
  • 本身有留學需求、外幣需求、投資國外有價證券需求的人、在台的外國人,即是外銀的目標客群;而求便利性、親民性及使用廣泛度而言的人,即會是本土銀的目標客群。
III.產品面
 
  • 想直接參與台灣以外的金融市場趨勢及商品,我想外銀令人驚艷的即時投資系統,絶對也是差異性的重要環節之一。
  • 因應相關法令,外銀的商品審核流程會比本土銀來得繁瑣及冗長,故在推廣金融商品的廣義度上,會比本土銀要來的簡單許多。
IV.服務面
 
  • 本土銀與外銀設立的時間,本身就不同;再加上相關法令,本土銀能承做的服務項目,基本上可以用「便利商店」來形容,原則上與生活大小事相關的財務需求,在本土銀是絶對可以被滿足的。
  • 地域方便性也是本土銀的優勢,不像外銀的營業據點少,客戶需要特地安排時間去辦理事情。
  • 較特別的差異在於,外銀對「專職人員」的堅持,即每項不同的交易服務或金融諮詢,皆配置專人服務,以逹到專業化服務。




推薦書籍
不做的業務力:少做16件事,業績飛漲30%
不做的業務力:少做16件事,業績飛漲30%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三版)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三版)
銷魂
銷魂





相關文章

風險是保險的前奏曲

【業務大小事】實支實付「社保型」是什麼,為什麼千萬別買?

定期壽險的投保建議

正確的保險規劃:讓你的淨保額變成正數

宏觀外銀與本土銀之差異(下)


隨機文章

中廣2014/06/19(一):金融商品消費糾紛申訴管道

聰明漁夫的兩個學生

總經理, 對不起, 不是數位化就夠了

銀行保險 - 保險商品趨勢與通路優勢

腸胃道出血須依病因核保